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表彰大會上,總書記那一句“武漢人民、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主動投身疫情防控斗爭,為全國抗疫爭取了戰(zhàn)略主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是對每一位堅守者的深情禮贊,更是讓“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深深的烙在神州大地上。
此刻我手里握著的,是一截磨得發(fā)亮的水管彎頭。它來自疫情那年封控最嚴的老城區(qū),來自寒夜里的一次應急搶修現(xiàn)場,參與搶修的水務集團線路管理所老職工夏先應帶領黨員先鋒隊員,在零下三度的冬夜,為整棟樓的居民續(xù)上了生命之源。當?shù)谝还汕逅畯墓艿绹娪慷鰰r,他凍裂的手掌貼在冰涼的金屬上,那溫度,比任何勛章都滾燙。生活中,大家親切的稱夏先應為“老夏”,他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來自基層一線的黃岡市黨代表,今天,就讓我們循著這水流的印記,觸摸那些藏在管道里的滾燙初心。
那是 2020年年初,疫情突然襲來,整個城區(qū)一下變得異常的安靜,但供水調度中心的電話卻被打爆了。有位獨居老人在電話里哭著說:“水龍頭不出水,我又岀不了門,現(xiàn)在藥都沒法沖?!?接到電話,老夏帶著個年輕徒弟立刻申請出戰(zhàn)。穿防護服的時候,他一直在顫抖(說是防護服,其實就是一次性的雨衣,那個時候我們能最大限度的工作防護保障的就是為維修的人員配一次性雨衣),他的顫抖,不是怕病毒,是急著趕路時摔了一跤,膝蓋的傷口被磨得生疼??伤徽f了句 “沒事”,就背著 20斤重的工具包,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走了幾里路。
搶修現(xiàn)場的情景,現(xiàn)在想起來還揪心。老舊小區(qū)的管道年久失修,漏點藏在化糞池旁邊。老夏二話不說趴在地上,用手一點點刨開結冰的污泥。雨衣被劃破了,他就往里面塞了層塑料袋,直到找到漏點時,整個人已經(jīng)凍得說不出話。等居民家的水龍頭重新流出清水,老人隔著門喊 “謝謝你們” 的時候,這兩個大男人的眼眶都紅了。那天他們連續(xù)工作了 18 個小時,防護服里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回到線管所時,走廊里全是他們留下的帶泥的腳印。
其實這樣的故事,在咱們供水戰(zhàn)線每天都在上演。供水泵房需要 24 小時值守,李麗平把行軍床搬到了水廠,連續(xù) 一個月沒回過家。他說:“我多待一小時,居民用水就多一分保障。在應援麻城版“小湯山”醫(yī)院感染樓建設中,緊張壓抑的周邊氛圍、隨時被封控的出行關卡,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上的時候,給排水施工隊員們硬是三天完成了安裝任務。
有人說,供水人不像醫(yī)護人員那樣直面病毒,算不上一線??僧敵鞘邪聪聲和fI,輸送生命之源的供水管線不能停,當居民足不出戶,正是我們的腳步在守護萬家燈火。咱們維修車里常備的不僅有扳手和生料帶,還有方便面和充電寶 —— 那是準備隨時 “釘” 在崗位上的干糧。這種 “釘釘子” 的勁頭,不就是抗疫精神里 “攻堅克難” 的最好詮釋嗎?
靜水深流,流過抗疫的日夜,扎根在大別山的紅土地里。它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是咱們擰扳手時咬在牙關里的勁,是抄表單上記滿的居民特殊需求,是調度大屏上永遠跳動的保障數(shù)據(jù)。
從建廠時大別山深處的第一縷焊花,到抗疫中不熄的應急燈,供水人的血脈里,始終奔涌著這樣的熱流。讓我們帶著這份滾燙,繼續(xù)守護每一戶清晨的水龍頭,每一盞夜晚的萬家燈火。因為水流到哪里,精神就照亮哪里;我們站在哪里,陣地就在哪里!